强化“六项举措” 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2023年入冬以来,低温寒潮天气逐渐增多,困难群众兜底保障需求增大,新乡市民政局紧盯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多措并举兜准、兜好、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细化政策措施兜好底。市民政局始终坚持“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树牢底线思维。及时下发了《新乡市民政局关于做好春节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积极做好春节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全面压实工作责任,同时结合“寒冬送温暖”“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等活动,积极开展走访帮扶,让困难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将党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落实落细落到位,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二是加大摸底排查,实施精准救助兜准底。入冬以来,组织乡镇(街道)民政干部、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村级民政协理员等,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低保边缘家庭等其他低收入人口开展排查走访13.3万人,及时掌握各类困难群众实际需求,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救助帮扶。加强分散特困供养对象的照料护理,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及时进行集中供养。坚持“线上监测与线下摸排”双向联动防漏机制相结合,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救助”。完善低收入人口信息平台,拓展信息共享渠道,对低收入人口生活进行实时监测,主动掌握困难群众生活实情,提高救助及时性、精准性。
三是加强临时救助,解决群众急难兜实底。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兜底中的兜底”作用,将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严格落实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政策规定,加大对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未参保失业人员及流动人口救助力度。对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有困难的,用好“困难群众救急难慈善专项基金”,做好社会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提升兜底保障水平。入冬以来,全市累计实施临时救助1177人次,发放资金127.4万元,有效解决群众急难。2024年1月,家住长垣市武丘乡武丘村的金某家中突发火灾,3间房屋被烧毁,妻子智力残疾,孩子上学,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家庭瞬间陷入困境。得知灾情后,长垣市民政局工作人员立即赶赴金某家中,了解询问其生活状况、居住安置等情况。依据政策第一时间紧急开启“绿色通道”,采取“先行救助”方式,为他们发放临时救助金1.1万元,帮其渡过难关。
四是做好资金发放,确保基本生活兜牢底。强化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使用监管,统筹用好中央和省级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和地方各级财政匹配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行救助资金发放临期提醒、到期催办督办、逾期追责问责制度,确保资金按时发放。2023年,全市配套救助资金14226万元,全年累计发放低保、特困供养资金5.45亿元,提前安排发放2024年1—2月低保和特困供养资金,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五是畅通救助渠道,加强公示宣传兜稳底。保持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畅通,及时受理和回应困难群众求助事项,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强化社会救助三级公示,村(居)按规定公布保障对象身份信息,明确户主姓名、家庭保障人口、补助类别、致贫原因、监督电话等相关要素内容。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救助热线及悬挂条幅、数字大屏、张贴海报等“线上+线下”方式,扩大救助政策宣传。印制《社会救助政策宣传页》《申请低保家庭收入核算明白卡》4万份,全部发放至各乡镇(街道)、村(居),增强工作透明度,提高群众政策知晓度和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积极性。
六是开展走访帮扶,提升救助成效兜全底。结合“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和“寒冬送温暖”等活动,积极开展走访帮扶,加大对低保对象、分散特困供养人员、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散居孤儿、残疾人等低收入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活动开展以来,全市累计发放棉衣6647件、棉被16333条、大米2272袋、面粉5172袋、食用油1387桶,以及其它食品、防寒物资、生活用品,惠及各类困难群众46131人,进一步提升了困难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真正将党的好政策传递到了千家万户,将实惠送到了万千困难群众手中。